查看原文
其他

经典咏流传:王翰《凉州词》

点击关注 ►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-07-31


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


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


凉州词·其一

王翰

葡萄美酒夜光杯, 欲饮琵琶马上催。

醉卧沙场君莫笑, 古来征战几人回?


1

喜马拉雅的朋友,大家好!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吟诗也会吟”,今天跟大家分享王翰的《凉州词》,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”

2

“凉州词”是唐乐府凉州曲的唱词,凉州就是今天的武威嘛,在唐朝属于陇右节度使的管辖范围。唐玄宗喜欢音乐呀,所以开元年间,陇右节度使郭知运〔郭知运(667年―721年),字逢时,远祖为太原阳曲人,后来徙居瓜州,为瓜州常乐(常乐后改名晋昌)人,唐朝将领。郭知运身长七尺,猿臂虎口,壮勇善射,颇有胆略。年轻时便以格斗之功累补秦州(治成纪,今甘肃天水)三度府果毅。此后又以战功累除左骁卫中郎将、瀚海军经略使,又转检校伊州(治伊吾,今新疆哈密)刺史,兼伊吾军使(据《旧唐书·郭虔瓘列传》记载,郭知运在此期间还担任宣威将军、守右骁卫翊府中郎将、假紫金鱼袋、上柱国等官职。)〕就投其所好,收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宫廷,其中就有来自凉州的曲子。那曲子只能演奏,当然不尽兴,还要唱出来才好,所以好多人都为这曲调填过词,那这些为凉州曲所填的词就叫凉州词。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首,一首就是本篇,还有一首呢是王之涣所作的,很多人也非常熟悉。写的是什么呢?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那这两首诗哪个好啊?都好。

3

王之涣那首诗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,就是“旗亭画壁”。说王之涣和王昌龄、高适都是当时著名的边塞诗人嘛,常常在一块玩儿。有一天玩着玩着下雪了,三个人就一起到旗亭,也就是到小酒馆喝酒、躲雪,正好呢有一帮梨园的伶人和四个漂亮的歌妓也到这里来躲雪。他们是同行嘛,就坐在一起边喝酒,边唱歌,唱的还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。那这三个诗人就相互约定了,说咱们三人一直是难分高下呀,今天呢咱们就借她们来赌一赌,看这些人唱谁写的歌多,谁就是老大。那这边说着,那边一个伶人已经唱起来了,唱什么呢?“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”这是王昌龄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哪,王昌龄很得意,就在墙上画了一道。那接着下一个伶人又唱“开箧泪沾臆,见君前日书。”这是高适的《哭单父梁九少府》,那高适也画了一道。接着呢,第三个伶人又唱,“奉帚平明金殿开,且将团扇共徘徊。”这是王昌龄的《长信宫词》,王昌龄呢又往墙上画了第二道。

到这时候一首都没得的王之涣坐不住了,他说这些伶人都是很潦倒的人,没有艺术品味,他们唱什么都不算,我现在就赌那四个漂亮歌妓之中最漂亮的那位,如果她也不唱我的诗,我终生不再跟你们叫板,但是呢如果他唱我的诗,你们两位就要拜我为师。那正说着,那边漂亮歌妓还真唱起来了,唱什么呢?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三个人哄堂大笑啊,伶人那边也赶紧问是怎么回事儿,王之涣他们就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,歌唱家们赶紧罗拜(罗拜。罗列而拜。围绕着下拜相与罗拜而去。——清· 侯方域《壮悔堂文集》 既坐,又见妻子出罗拜。——《太平广记·卷第一百五十·李泌》《宋史·尤袤传》:“后因事至旧治,吏民罗拜曰:‘此吾父母也。’”)在地,说“我们有眼不识泰山,都不知道您几位就是这个诗作者”。那最后呢,三拨人(伶官们、歌妓们、三位诗人)坐在一块喝酒,大醉而归。

这个故事不见得是真的,但是编得真好。不仅让我们对唐诗和音乐的关系一目了然,而且还理解了盛唐时代的旷达与风流,当然也表明了王之涣这首《凉州词》的地位。

4

那王之涣那首诗好在哪儿呢?他几乎就是边塞元素的集结号啊。什么元素啊?远去的黄河、孤单的城池、壁立千仞的大山、作为胡汉分界线的玉门关、胡人常吹的羌笛、还有一直作为离别与思乡代名词的杨柳,每一个元素都直指边塞,都能让我们想起好多类似的边塞诗。而且呢,这首诗从最直观的视觉效果写起,一上来就是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”,一个由东向西的全景图,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边陲大漠的荒凉与壮阔,然后再把落脚点转到细节,转到羌笛吹出折杨柳的曲调、转到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、转到边地的苦寒和军人的思乡,写得悲而不伤、雄劲、苍凉,非常好。

5

但是,我一直觉得,王翰这首《凉州词》更特别。特别在哪儿呢?

先看第一句:“葡萄美酒夜光杯。”你看它不像一般的边塞诗,先从视觉印象写起,先给人一个全景式的广角镜头,然后再由全景到焦点。它一开始就是一个宴会的特写——“葡萄美酒夜光杯”,犹如李白的“兰陵美酒郁金香”,又有点像李贺的“琉璃钟,琥珀浓,小槽滴酒真珠红。”仿佛一个大幕一下子拉开,一个五光十色、充满奇珍异宝的宴会从天而降。那这个宴会呢和李白、李贺的宴会都不一样,它是那么富有边地色彩,为什么呀?因为它的酒不是一般的美酒,而是葡萄美酒。

谁都知道,葡萄也罢,葡萄酒也罢,本来都是西域特产,那夜光杯更是西域宝物啊。当年汉朝东方朔的《海内十洲记》讲,周穆王的时候,西域胡人进献“夜光常满杯”,说这种杯是由白玉之精做成,夜里会发出璀璨光华;更神奇的是呀,把这夜光杯的杯口朝天放在院子里,等到第二天一早,甘甜的水就会自动盛满酒杯。那把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这两个元素放在一块儿,就像我们今天把羊肉串和大盘鸡放在一起一样,马上一种浓浓的西域色彩扑面而来。

本来,边地苦寒寂寞才是我们的固有印象,可是这首诗呢,不写边城落日、不写白骨黄沙,而是一下子上来一场盛宴,真神奇、真诱人,让人感觉到一种出人意料的兴奋。

6

那接着呢?接着看第二句:“欲饮琵琶马上催。”这一句话可就有争议了:一种意见是说宴会刚刚摆开,琵琶就奏响了,催促着战士们赶快上马,准备战斗;那还有一种意见是说,宴会摆开,琵琶声也随之而起,催促着战士们赶快喝酒。那如果这样的话,“马上”两个字怎么理解呢?“马上”不是让战士们上马,而是在马上弹琵琶。咱们都知道,琵琶也是西域传来的乐器,本来就是在马上弹奏的,那大家可以想一下战场上的宴会呀,哪有什么高屋华堂啊,可能就是一顶大帐篷,甚至就是席地而坐嘛。这样一来,其实场地是非常大的呀。酒宴摆开,骏马飞驰,琵琶奏响,宴会的场面一下子被推上了高潮,这不也是非常动人的场景嘛。

那么这两个解释到底哪一个更好呢?我个人觉得啊,虽然“诗无达诂”,但是在这儿,理解成“催喝酒”,比理解成“催出发”更好。为什么呢?首先琵琶不是军乐,如果是催出发,显然是不能用琵琶来催了;其次,既然前一句“葡萄美酒夜光杯”是酒席已经摆好,那么第二句接催促喝酒就是顺承,意思也比较连贯。如果是催出发,就是酒席摆好,但是又不让喝了,这是逆接。那可能有人会说了,逆接也可以呀,而且会让整个情景更加跌宕起伏嘛。

没错,一场没有喝完的酒,就像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一样,充满悬念也不是不可以,那咱们就接着看下两句,再分析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。

7

下两句是什么呢?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”这两句在写什么呀?写到宴会的主人公,写到战士们了,他们在相互劝酒呢,他们在痛饮狂歌呀。喝吧,喝吧,就算是喝醉了,躺倒在这沙场之上,你们也别笑话我呀,毕竟自古以来出征塞外的将士能有几个人活着回去呢?

那有了这两句诗,是不是“欲饮琵琶马上催”的意思就更清晰了,到底是催出发还是催喝酒啊?当然是催喝酒,因为如果催出发,那么这酒就是壮行酒,壮行酒岂能喝醉呀!再说了,如果军人在出征之前就喝得烂醉,然后说“古来征战几人回”,那是多消极的呀。那就不是军人上战场了,那是懦夫上刑场了。所以“欲饮琵琶马上催”,应该是催喝酒,琵琶在催战士们喝酒,战士们自己也在相互劝酒。为什么呢?“因为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”

8

这两句诗一出来,另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了:这将士们喝酒的时候究竟是什么心情啊?或者说诗人究竟想表达什么心情啊?这也有两种说法:一种是说这是故作豪饮、旷达之词,而悲感已极,也就是说前三句都是铺垫,葡萄美酒也好、马上琵琶也好、醉卧沙场也好,都是表象,背后是将士们深深的悲哀——“古来征战几人回”。如果这样理解的话,这首诗就是低沉的、是反战的。

那另外一种说法怎么讲呢?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说这两句不是悲伤语,而是谐谑语。什么意思呢?这有开玩笑的感觉,将士们是在讲:喝吧,喝吧,就算喝醉了,还怕有人笑话咱们不成,咱们连死都不怕了,还怕喝醉吗?再说了,盛宴难得,你今天不喝,明天战死,岂不冤枉?这也是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”那如果这样解释,这首诗就是昂扬的、就是及时行乐的,甚至这个及时行乐的底色还是豪放乐观的。

那到底哪种解释更好呢?我个人更愿意接受第二种解释。因为这是盛唐的边塞呀。这是“宁为百夫长,胜做一书生”的时代,是“少小虽非投笔吏,论功还欲请长缨”(出自祖咏《望蓟门》,“燕台一望客心惊,箫鼓喧喧汉将营。万里寒光生积雪,三边曙色动危旌。沙场烽火连胡月,海畔云山拥蓟城。少小虽非投笔吏,论功还欲请长缨。”)的时代,也是“孰知不向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”(出自王维《少年行四首》,“新丰美酒斗十千,咸阳游侠多少年。相逢意气为君饮,系马高楼垂柳边。汉家君臣欢宴终,高议云台论战功。天子临轩赐侯印,将军佩出明光宫。出身仕汉羽林郎,初随骠骑战渔阳。孰知不向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。一身能臂两雕弧,虏骑千群只似无。偏坐金鞍调白羽,纷纷射杀五单于。”)的时代。这个时代的战士,不是不知道边地苦寒、战争险恶,但是呢,他们还是一腔豪情,舍生忘死。他们不是借酒消愁,而是在战斗的间隙开怀畅饮;他们并不厌恶戎马生涯,他们早已做好了血染沙场的准备。既然如此,面对这难得的闲暇、难得的盛宴,为什么不及时行乐、一醉方休呢?

9

那这样一来,整首诗就散发着盛唐时代特有的行乐主义和英雄主义,这才像是王翰写的诗。为什么这么说呀?因为王翰是唐朝著名的狂人,此人家资富饶,号称是“枥多名马,家有妓乐”嘛。有这样的背景,再有才华,为人就不免狂放。狂到什么程度呢?根据《封氏闻见录》(《封氏闻见录》,唐封演撰。该书内容庞杂,牵涉面极广。其中卷九、卷十记录士人轶闻,往往语言简洁而人物个性鲜明,是全书文学性最强的部分,其中个别篇章穿插以富于戏剧性的情节,往往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。)的记载,说开元初年的时候,王翰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,人家考生都是在等着朝廷张榜公布,他呢自己先制作了一个榜单,贴到吏部所在的那条街,也就是现在贴到中组部那去了。贴什么呢?他把天下才子分为九等,他自己当然在第一等。那跟他并列第一等的还有谁呀?张说〔张说(yuè)(667年-730年),字道济,一字说之,河南洛阳人,唐朝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,策论为天下第一,历任太子校书、左补阙、右史、内供奉、凤阁舍人,参与编修《三教珠英》,因不肯诬陷魏元忠,被流放钦州。后来,张说返回朝中,任兵部员外郎,累迁工部侍郎、兵部侍郎、中书侍郎,加弘文馆学士。张说前后三次为相,执掌文坛三十年,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,与许国公苏颋齐名,号称“燕许大手笔”。〕和李邕。要知道张说可是大文豪,还是大宰相;而李邕呢则是大书法家,而且以爱才养士著称,李白、杜甫都受过他的恩惠,社会威望相当高。那王翰一个考生,公然就把自己和这两位并列,这是何等狂放啊!可是唐朝就是唐朝啊,张说不仅不恨他,还时时处处提携他。更神奇的是有一个老太太崔氏,要买房子,买哪儿呢?他对儿子说呀:“吾闻孟母三迁,吾今欲卜居,使汝与王翰为邻,足矣。”(出自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王翰》,“翰,字子羽,并州人。景云元年,卢逸下进士及第。又举直言极谏,又举超拨群类科。少豪荡,恃才不羁,喜纵酒,枥多名马,家蓄妓乐。翰发言立意,自比王侯。日聚英杰,纵禽击鼓为欢。张嘉贞①为本州长史,厚遇之。翰酒间自歌,以舞属嘉贞,神气轩举。张说尤加礼异,及辅政,召为正字,攫驾部员外郎。说罢,翰出为 仙州别驾。以穷乐畋饮,贬岭表,道卒。翰工诗,多壮丽之词。文士祖咏、杜华等,尝与游从。华母崔氏云“吾闻孟母三迁,吾今欲卜居,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。” 其才名如此。燕公论其文,“如琼杯玉斝,虽烂然可珍,而多玷缺”云。有集今传。太史公恨古布衣之侠,湮没无闻,以其义出存亡生死之间,而不伐其德,千金驷 马,不啻草芥。信哉,名不虚立也。观王翰之气,其功人之俦乎!”)买房子不考虑地段、不考虑环境,就是要和王翰做邻居,这是何等神奇的时代呀!这个时代给了王翰足够的厚爱,王翰也没有辜负这个时代。这首《凉州词》音调铿锵、感情昂扬,洋溢着真正的盛唐之音,被王世贞称为唐朝七绝的压卷之作。

10

再读一遍,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”下一首,跟大家分享王昌龄的《出赛》。




附:旗亭画壁


开元中,诗人王昌龄、高适、王之涣齐名。时风尘未偶,而游处略同。

一日,天寒微雪,三人共诣旗亭,贳酒小饮,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,登楼会宴。三诗人因避席偎映,拥炉火以观焉。

俄有妙妓四辈,寻续而至,奢华艳曳,都冶颇极。旋则奏乐,皆当时之名部也。昌龄等私相约曰:“我辈各擅诗名,每不自定其甲乙。今者,可以密观诸伶所讴,若诗人歌词之多者,则为优矣。”

俄而,一伶拊节而唱曰:“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昌龄则引手画壁曰:“一绝句!”寻又一伶讴之曰:“开箧泪沾臆,见君前日书。夜台何寂寞,犹是子云居。”适则引手画壁曰:“一绝句!”寻又一伶讴曰:“奉帚平明金殿开,且将团扇共徘徊。玉颜不及寒鸦色,犹带昭阳日影来。”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:“二绝句!”之涣自以得名已久,因谓诸人曰:“此辈皆潦倒乐官,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!岂阳春白雪之曲,俗物敢近哉?”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:“待此子所唱,如非我诗,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!脱是吾诗,子等当须列拜床下,奉吾为师!”

因欢笑而俟之。须臾,次至双鬟发声,则曰: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之涣即揶揄二子,曰:“田舍奴!我岂妄哉?”因大谐笑。诸伶不喻其故,皆起诸曰:“不知诸郎君,何此欢噱?”昌龄等因话其事。诸伶竞拜曰:“俗眼不识神仙,乞降清重,俯就筵席!”三子从之,饮醉竟日。——《集异记》




《经典咏流传》第一、二季合集(诗词歌曲108首)

经典咏流传:王维《少年行》+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

经典咏流传:纳兰容若《长相思·山一程》

经典咏流传:郑板桥《竹石》

经典咏流传:杜甫《绝句二首(其一)》

经典咏流传: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
经典咏流传: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经典咏流传:诸葛亮《诫子书》

经典咏流传:柳宗元《江雪》

经典咏流传:陶渊明《归园田居·其三》

经典咏流传:王安石《元日》

经典咏流传:杜甫《望岳》| 寄兴山水,心怀天下

经典咏流传:王维《少年行》四首

经典咏流传:毛泽东《卜算子·咏梅》

经典咏流传:辛弃疾《西江月.夜行黄沙道中》

经典咏流传: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

经典咏流传:李白《菩萨蛮·平林漠漠烟如织》

经典咏流传:《百家姓》(朗诵视频+音频+注音+译文+姓氏来源完整版)

经典咏流传:李清照《一剪梅》,世上最好的爱!


图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
 


您看此文用   分  秒,转发只需1秒哦~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